科研動態(tài)
您當前的位置 :

  11月28日,國際時間頻率咨詢委員會(CCTF)第一屆GNSS時間傳遞工作組會議在比利時皇家天文臺召開,應GNSS時間傳遞工作組主席P.Defraigne博士的邀請,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副研究員武文俊、欽偉瑾參加了本次會議,與來自國際權度局、歐空局、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美國海軍天文臺、俄羅斯國家技術物理及無線電工程研究院、德國技術物理研究院、法國巴黎天文臺、波蘭天文地球動力天文臺等國際重要時頻研究機構的代表,圍繞GNSS多系統(tǒng)時間傳遞、絕對校準以及UTC與GNSS系統(tǒng)時間偏差監(jiān)測三個議題進行深入技術交流與探討。

  會上,武文俊和欽偉瑾向與會專家們詳細介紹了國家授時中心時間基準保持情況和GNSS多系統(tǒng)時間傳遞的研究進展,展示了授時中心發(fā)表在國際權威雜志Metrologia上首次發(fā)表的北斗時間比對研究文章等相關成果,該研究為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納入國際原子時的計算提供了技術支持。此外他們介紹了GNSS融合精密單點定位時間比對、GNSS時間差監(jiān)測和北斗3接收機開發(fā)的相關情況,得到了各國同行的高度關注。

  會議期間,德國物理技術研究院和比利時皇家天文臺利用基于國家授時中心時間基準系統(tǒng)UTC(NTSC)的北斗觀測數(shù)據(jù),開展了北斗時間比對及北斗系統(tǒng)時間性能評估等試驗,對北斗時頻服務性能進行了分析并且與GPS和伽利略系統(tǒng)進行了比較驗證。德國物理技術研究院作為目前國際標準時間比對中的唯一節(jié)點,進行此項研究將加速北斗國際化的進程,并推動國際重要時頻實驗室與國家授時中心的合作。

  11月29日,欽偉瑾和武文俊赴德國物理技術研究院對國家授時中心負責的位于德國的iGMAS跟蹤站BRCH站進行升級維護。在德國物理技術研究院期間,其時間部門負責人A.Bauch博士對他們的時間尺度算法、鐘組情況、多種時間比對手段以及DCF77時間發(fā)播等工作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雙方就相關技術問題以及未來合作意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討論。

GNSS時間傳遞工作組會議現(xiàn)場

武文俊副研究員介紹國家授時中心GNSS時間傳遞情況

欽偉瑾副研究員與A.Bauch博士升級維護iGMAS跟蹤站

附件: